找到相关内容411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禅学基础知识

    、不净观、慈悲等等方法使心定下来。过了一个时候,身体会慢慢调好,呼吸也渐渐顺畅起来,心念也就越来越细幼。这种定称为粗心住。进入粗心住时,杂念减少。然而,杂念少并不等于定,只是不再胡思乱想罢了,但是...应该修不净观来对治它,所以数息与不净观被和称为二甘露门,它们是要修学禅定的初步。比如说一个人修慈悲,但心散乱,想动想西,这是很难有成就的,所以他应该先修数息把散乱的心定下来;又如一个人的心已经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3787504.html
  • 《七佛通戒偈》浅释

    rdquo;都是拖我们下地狱的啊!我们有了这个认识,就自然会远离五欲它就害不到我们。这样我们的贪欲自然会减少,这是对治贪欲。 第二是对治瞋恨心,就应该修慈悲慈悲就是建立在一切众生都和我有密切的关系,...,就要竖立慈悲,用慈悲来看待一切众生,这也是修忍辱波罗密的一个根本观点。不建立这个观点,忍辱就没有基础。 对治愚痴就要修因缘。因缘就是要知道一切事情都是因缘所生,因缘和合而生,因缘分散而消灭...

    昌臻法师

    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615344692.html
  • 一诚会长赴日出席宗教首脑会议暨祈祷世界和平集会

    爱惜自然、保护地球方面闪光的思想火花。这些思想火花为我们呈现出了下列值得大力弘扬并模范执行的“四”,即:以“依正不二”为核心的宇宙观、以“众生平等”为原则的佛性、以“因果报应”为基础的善恶、以“共生共荣”为重心的慈悲。佛教思想对于维护生态平衡、保护地球环境的意义,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有识之士所倡导和弘扬。佛教重在人类解脱的精神境界,从直面人生现实的缺陷着手,透过现实的迷雾,探索心灵的脉络,最终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赴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8/09403513405.html
  • 佛教对于当今的普世价值

    民主的最大缺陷。  佛教的平等价值。佛教讲佛法面前众生平等,基于缘起的佛法是一切众生的规律,包括佛菩萨。这从最根本上彻底铲除了特权者。(而基督教的上帝是特权者)  佛教的博爱价值。佛教的慈悲,愿一切...合法地获得更多的财富。释迦牟尼曾经亲自教导在家众怎样理财,教导国王布施的功德。佛教的财富:没有对金钱的贪心,合法地获得更多财富,用来布施需要的人,懒惰的人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分,没有致富的因缘就会受穷。 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价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9/08214514151.html
  • 恶骂是赐给我们修行人的甘露水

    在别人对我进行长期的辱骂时,以强忍、空性、还债想、慈悲等来进行对治中,心不时进行着各种的变化。有时听到辱骂心中会生起一刹那的怒火,有时心里会让你产生恐惧,非常不好受。作还债想时心里舒服些了,反正这...。在各种方法中,我觉得最使我轻松的就是空性。一切外境皆为幻像,我只是在这梦幻电影中的一个角色,因为业力所以如此。我又何必被这虚幻的假像牵动心呢?心静则一切清静,于是坦然放开心怀,安静地在恶骂声中恬恬...

    土登相切桑布(年龙寺)

    八风|恶口|忍辱|嗔恨|骂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22475922897.html
  • 佛教和平之概述

    当前的首要课题了。正如我们所知,为了能够创造一个人类共生的环境、减少战争,今天世界上那些卓越的和平倡导者的努力和梦想,朝同一目标——和平。在本文,笔者将从慈悲、宽容、与净意三方面来谈谈佛教的和平。 ...,慈悲是。”(T12.n0365.p0343.c02.)当然,佛教之慈悲,不仅涉及了悲悯之要义,同时亦直述了幸福与和平之道:“大慈与一切众生乐,大悲拔一切众生苦;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,大悲以离苦因缘...

    释振冠

    |佛教|和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00285737580.html
  • 多行善法 福慧双修

    ”,以慈悲”离“嗔恨”,以“因缘”离“愚痴”。 以不净观离贪欲  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的原因,在于“明争暗斗”,民间如此,官场也是这样,多数都在争斗中生存,这实在使人感到心痛。为...不会产生贪欲。  若执著于此不净之身躯而作种种恶业,实在可悲可怜,唯有善业利用此知,积极行善, 精进修行,才能提升人格,增进道业,不枉来这人间走一回。 以慈悲观离嗔念   佛陀说:“当知嗔心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5953634.html
  • 略述佛教慈悲观念在中国的开展

    略述佛教慈悲观念在中国的开展  程 群  佛教的慈悲、布施与福田  智慧与慈悲是佛法的两大基本精神,佛陀在以佛眼之智洞彻诸法实相的同时,慈愍三界火宅众生,甚于父母念子。“以无尽大悲,矜哀三界,所以出兴于世,光阐道教,普令群萌,获真法利。”(《大无量寿经》)慈者,与一切众生乐;悲者,拔一切众生苦。慈悲心成为佛法的根本。龙树在《大智度论》中把佛教的慈悲分为三个层次: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...

    程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3656737.html
  • “六和敬”与和谐山西

    第六要利和同均。利和同均就是共产主义;利和同均则无等级差别、尊卑高下;利和同均就是佛的慈悲、平等。当今世界之所以有等级差别、尊卑高下、尔虞我诈、欺上瞒下的现象就是因为不平等。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...就要不为自己求安乐。有福同享,有苦同当,患难与共,慈悲为怀。如果我们如此理解利和同均,不愁我们的僧团不和合,不愁佛教不兴盛,不愁社会不和谐,不愁天下不太平。  各位法师,各位大德,各位同修,和谐山西,...

    德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0859090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和谐山西

    的“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求安乐”。《无量寿经》上称“佛心者大慈悲是”。《大智度论》中说:“大慈与一切众生乐,大悲拔一切众生苦”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,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;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,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。古往今来,佛教的四众弟子们,再再凭藉其慈悲教义,在现实生活当中实践并彰显了无私奉献的精神。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,佛教在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,其慈悲仍然可以为...

    果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25659312.html